邻区设计与优化 一、 邻区设计原则 CDMA 是自干扰系统,在网络内的任何一个用户都会受到本网内其它用户的干扰,任何一个移动台都必须克服这些干扰才能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如果因远离服务小区而信号减弱,不能及时切换到最佳服务小区,则基站和移动台都需要加大发射功率来克服其它小区对它产生的干扰,以满足服务质量要求。当功率增加到最大,依旧无法满足服务质量,就发生掉话;同时,在增大发射功率的过程中,整网干扰增加,网络性能下降。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网络性能,就需要很好地来规划邻区。 邻区设计的原则: •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 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江河湖边等。 • 对于密集市区和市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IS95手机相邻集最大20个PN,IS2000手机最大40个(目前,系统设置一般是20个邻区,如果要到40,需要Feature支持),所以在配置相邻导频时,需注意相邻导频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相邻集中名额,把真正的相邻导频挤在手机相邻集外面而形成干扰。同时,太多的邻区配置会影响手机对导频的搜索时间和精度。因此,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 邻区设计要有先后顺序,不论是软切换/更软切换/硬切换,都把信号可能最强的放在邻区列表的最前,依此类推。否则手机不能及时搜索到最强的信号而无法切换,引入干扰。 对于同频硬切换,除需要遵循与更软切换/软切换一样的原则外,同频硬切换有其自己的特点: • 在BSC间没有软切换通路的情况下,两个BSC的边界处只能进行同频硬切换。 在同频硬切换前,没能加到软切换激活集中的同频导频,对于当前服务小区是干扰;在同频硬切换后,原服务小区被排除在激活集外,它的信号对于当前的解调,也是干扰。并且,同频硬切换也不能提供软切换能提供的分集增益。因此在规划邻区时要注意:切换带尽量放在话务量稀少的地区,即相邻小区尽量设置在话务量少的地区。 二、 邻区优化方法 邻区的优化主要通过Homax和路测来进行,通过Homax,可以找到需要添加和删除的邻区关系,通过路测来验证。 Homax的使用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 三、 邻区表(FCI)的介绍 该表是一个邻区集的表格。 邻居设计遵循两个原则:合理的邻居配置、合理的优先级配置(朗讯的邻小区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0、1、2、3,一般只用到0、1、2)。 优先级设置与邻小区选择机制(系统默认为ECIO强度)共同作用,提供切换后的邻区更新列表。每一次切换完成后系统将向移动台发送邻区列表更新信息,当移动台的激活集中存在多个软切换分支时,系统将合并各个分支的邻区,系统下发的邻区顺序是按照各分支的优先级和RCS号排列下发的。因此,在邻区优化时,会根据Homax中的切换比例来确定优先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