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5-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5 19:13: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肖申克的救赎》本是一个关于信念和希望的励志故事,但是最近沸沸扬扬的“呼格吉勒图冤杀案”让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无罪入狱的安迪无意间从一个新进的年轻犯人口中得知关于自己案件的真凶,像监狱长诺顿申请重新审理案件时,却被无情拒绝,并遭受了两个月紧闭的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让他继续为自己洗黑钱,监狱长最终枪杀了那个知情的年轻犯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与电影不同,“呼格吉勒图”案的知情人没有死,但这种庆幸饱含着诸多伤痛。61天的闪电结案,结束了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从此开始了一个家庭长达9年的上诉之路。暂且不说这条路有多坎坷,不过我想,若不是“杀人狂魔”赵志红主动承认了呼市毛纺大院厕所里的奸杀案带来的转机和正值权力交接后的政治影响,这条路可能永远看不到尽头。
如今呼格吉勒图的母亲已经收到了期待已久的重审书,面对媒体,她说:“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法挽回他的生命了,唯一能给儿子争取的就是儿子的名誉。”这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秋菊说的:“俺就是要个说法”。为了这个说法,是一个母亲9年的坚持、隐忍和付出。虽然最终能否平反昭雪还不得而知,但对于一个蒙受冤屈的家庭而言,还能有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已经算是极大的安慰了。
我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愤慨。一些人为了邀功请赏,加官进爵可以让无辜的人成为刀下鬼,含恨而终。当这些“英雄”广受赞誉,享受鲜花和掌声,以一个正义守护者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风光无限时,另一群人却默默忍受着失去至亲的痛苦,受尽世人的冷眼和唾弃,活得想过街老鼠一样卑微,不得不在伸冤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讽刺的是,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当年媒体吹捧的传奇神探,那些屡建奇功的英雄任务,竟是制造冤案的侩子手,纷纷声讨,口诛笔伐时,他们可能早已身在高位,官居要职。当年是否存在刑讯逼供,官方所谓的没有势力阻挡案件重审,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可以想见,膨胀的权力俨然会成为他们明哲保身,欲盖弥彰的“免罪金牌”。但是含冤者却要四处奔波,苦苦找寻维护正义的“尚方宝剑”,遗憾的是,这把剑往往掌握在拥有“免罪金牌”的当权者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最高法在最近的记者会上谈及冤案和记者关于“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的提问时回答:冤案古今中外都有,并举了400年前的布鲁诺案和350年前的伽利略案。第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拿21世纪的中国和几百年前的罗马教会作比较,真是给了当代中国法制以及响亮的耳光。与其巧舌如簧,不如反思制度缺陷,拿起勇气承认错误,严厉问责。对于公众来说,这是比看似聪明的狡辩更令人满意的回答。
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试着摒弃一下千百年来中国百姓血液里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当为官者履行职责,恪守本分时,我们需不需要总是赞歌高唱,欢呼万岁青天;又或者面对他们的不作为,面对他们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披着人民公仆的外衣,吃着纳税人的俸禄,却干着糊弄百姓的勾当,肆意妄为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到底是强权让我们不敢言,还是我们的不敢言纵容了强权?
电影中,安迪在监狱长给他的那本圣经的第一页写下:“你说的对,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同样,我们也可以问一问,当今中国,正义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 17:39 , Processed in 0.1247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