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5-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3 09:2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GSM被窃听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安全性方面,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深受窃听和假冒注册用户之害。
  ●如果不借助网络侧的基础设施,在只知道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要实现窃听该手机通话内容的目的,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困难的。

  的确曾有人宣称拥有某种设备,可以在只知道移动电话号码的前提下,窃听这部手机所有的通话内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采用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时期,存在这种设备并不稀奇。事实上,在安全性方面,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深受窃听和假冒注册用户之害。但是,现在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已经在安全性方面作了极大的改进。

  通常人们知道的手机号如(+86)13901001234,在GSM网络中,这个号码的“学名”是“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

  但是,在运行中,与手机对应另外有一个号码,叫国际移动台识别码(IMSI)。该码才是GSM用户手机在全球惟一的标识码。此外,手机在呼叫建立过程中还要用到移动台漫游码(MSRN)、临时移动台识别码(TMSI)等等。

  目前,在只知道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不借助于其他号码,要实现窃听该手机通话内容的目的,从技术上讲,是痴人说梦。

  首先,因为从发起呼叫最初的申请操作开始,该手机使用的身份标识码就是IMSI或TMSI,而并非手机号,也就是说该手机的对外号码根本不出现在呼叫过程中。如果只知道某个用户的手机号,根本无法识别哪个呼叫是指向这个用户的,企图窃听其通话内容也就成了水中捞月。

  第二点,IMSI和TMSI只有手机SIM卡和网络侧的基础设施知道。因此,如果不借助网络侧的支持(例如侵入VLR,HLR数据库),在不能接触到用户SIM卡的情况下,第三方是很难得到IMSI和TMSI信息的。

  第三点,TMSI作为一个临时身份标识,它的引入有效地防止了IMSI在无线信道上被窃听的可能,从而使第三方无法在无线信道上跟踪用户。

  第四点,运营商对通话内容和重要信令进行空中无线传输加密。由于加密算法和密钥存储在用户侧的SIM卡中和网络侧基础设施的设备中,并不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第三方无从获取,因而保证了通话的安全。

  第五点,GSM的无线接口使用了慢速跳频技术,即传输频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变一次传输频率。这显然增加了窃听的难度。

  所以,结论是,如果不借助网络侧的基础设施(如MSC/VLR,HLR等),在只知道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要实现窃听该手机通话内容的目的,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困难的。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7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8 04:48 , Processed in 0.1054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