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5-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9 16:0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首先,语音通过一个模/数转换器,实际上是经过8KHZ抽样、量化后变为每125US含有13bit的码流;每20ms为一段,再经语音编码后降低传码率为──13bit/s;经信道编码变为22.8Kbit/s;再经码字交织、加密和突发脉冲格式化后变为33.8kbit/s的码流,经调制后发送出去。接收端的处理过程相反。
1、        话音编码
        此编码方式称为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PE-LTP),其处理过程是先进行8KHZ抽样,调整每20ms为一帧,每帧长为4个子帧,每个子帧长5ms,纯比特率为13kbit/s。
2、        信道编码
        为了检测和纠正传输期间引入的差错,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通过加入从信源数据计算得到的信息来提高其速率,信道编码的结果一个码字流;对话音来说,这些码字长456比特。
        由语音编码器中输出的码流为13Kbit/s,被分为20ms的连续段,每段中含有260比特,其中特细分为:
        50个非常重要的比特
        132个重要比特
        78个一般比特
        对它们分别进行不同的冗余处理,
其中,块编码器引入3位冗余码,激变编码器引入2倍冗余后再加4位尾比特。
3、        交织
        在编码后,语音组成的是一系列有序的帧。而在传输时的比特错误通常是突发性的,这将影响连续入帧的正确性。因此,交织技术实际上就是打乱各个码字的顺序。
        在GSM系统中,采用二次交织方法。
        由信道编码后提取出的456比特被分为8组,进行第一次交织,
其中,前后3个尾比特用途消息定界,26个训练比特,训练比特的左右各1个比特作为“挪用标志”。而一个突发脉冲携带有两段57比特的声音信息。(突发脉冲将在后一章介绍)如图4-6,在发送时,进行第二次交织。
4、        跳频
        在语音信号经处理,调制后发射时,还会采用跳频技术──即在不同时隙发射载频在不断地改变(当然,同时要符合频率规划原则)。
        引入跳频技术,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a.        舆过程中的衰落具有一定的频带性,引入跳频可减少瑞利衰落的相关性。
b.        由于干扰源分集特性:在业务密集区,蜂窝的容量受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因为系统的目标是满足尽可能多买主的需要,系统的最大容量是在一给定部分呼叫由于干扰使质量受到明显降低的基础上计算的,当在给定的C/I值附近统计分散尽可能小时,系统容量较好。我们考虑一个系统,其中一个呼叫感觉到的干扰是由许多其它呼叫引起的干扰电平的平均值。那么,对于一给定总和,干扰源的数量越多,系统性能越好。
5、        输出端比特率分配
        输出端的码速率为33.8Kbit/s,其分配如下
        话音编码  13Kbit/s
        话音的误差保护  9.8Kbit/s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0.95Kbit/s
        保护时间、同步等  10.1Kbit/s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20:38 , Processed in 0.11500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