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三级通信军士

注册:2010-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5 21:55: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几天圈内又是风起云涌,各类消息满天飞,联通不玩终端的消息不绝于耳,源于联通内部下发的一则关于存费送机的文件。个人觉得,联通不玩终端纯属误读,但最近联通如何玩终端确实没有好的模式和定论,再加上土豪动拿出号称1000亿补贴其所谓的战略机,所以圈内不淡定了,纷纷传出各类传闻,在此关键时期,作为圈外人的我给联通提几点愚见,作为优化建议,请各位大神勿喷。
一、要不要玩终端?这个问题在3G时代末期已有定论,不玩终端只有死路一条!回想一下即可,幸亏全网通救了另外两家。现在好像又要回到当年TD开始逐步发力的那个点了,土豪死命补贴,电联处于利润压力,大力推全网通,但在补贴和成本上捉襟见肘,终端商虽不愿弃全网通,无奈各类原材料涨价!渠道商虽想卖全网通,无奈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全线涨价!所以这时谁能拉他们一把、谁让他们能赚更多的钱,他们自然会倒向谁!前几天看了一片文章,城区销售均价已向1500-2000进发,更多注重品牌和配置;农村销售均价也有提升,也开始关注配置,因为只有配置高才能将APP玩的溜!在全民升4G的关键时期,不玩终端、特别是排名靠后的运营商不玩,其后果可想而知!
二、怎么玩终端?联通的王董事长其实早就给出了指导意见,松耦合、薄补贴!但好像下面在执行和理解上有多种解释,这里个人也稍作解读,欢迎讨论。
(一)松耦合。许多联通内部领导可能如下思索,从字面理解,就是少捆绑,少交叉;从产品上理解,就是无合约,无束缚;从终端理解,就是弱关联、减补贴。在这种理解下,做了许多决策。近期的2I2C面对的年轻、低端、互联网触点群体,冰激凌超出流量限速不限量的模式,面向的高端、商务人群均体现了这个方向,而且表现不错。
这里我增加一点个人认知,“松”这个字要准确理解,是与之前比要“松一些”,而不是“去”、而不是“关”,而不是“形而上”!同时也要注意,在3G合约前,大规模单卡发展,同样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不交叉、不捆绑在本身资源少的情况下,不能聚合资源,发展难度更加大!举例来讲,通过存费送费,将用户预存款分月以延长用户在网时间的做法,对于提升用户质量,提高公司收入和利润是有效的;整合宽带+电视+移动业务的“智慧沃家”在保有用户、拉动发展上是有效的,从近期电信79、移动78等一系列融合产品的推出上,即可看出其有效性!而联通却一直没有动静,甚至还有声音说智慧沃家过于繁琐,导致用户不容易接受,在这个三家充分竞争的时代,切不可轻易否定自己的成功办法,而被对手学走,更要及时关注对手做法,适时跟进!
有一个事情,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联通一直没有解决好终端如何与其业务结合的问题,终端销售与业务发展形成了事实的相对割裂态势,这在讲求跟机销售、卡槽争夺的情况下,会步步力不从心。有人说,通过低端大流量卡争夺,可这种低端势必酬金不高;有人说购机送费继续执行,结果内部有人说,赠款太多,收益太低;有人说学习移动增加终端酬金或流量分成啊,可是在CB集中支撑的体系下,系统的支撑往往反馈遥遥无期!说不行的人总是很多理由,可就是没有说怎么做更好。
(二)薄补贴。一是与之前比,一定要减少补贴,特别是硬性的成本补贴。二是单位用户的补贴要降,即花在平均一个用户上的硬补贴要降。三是这个补贴指的是财务记列模式下的补贴,不是普遍理解意义上的补贴(以上是个人理解,欢迎讨论指正)。现在联通内部,好像谈存费送机色变,存费送机与重补贴划等号,对此我曾经深入了解了联通的存费送机财务记列模式,公允价值法。举例来讲,如果一部终端结算价格1000元,通过公允,大约有30%一次性记列终端补贴,剩余的70%通过套餐值与对应的合约期(一般24个月)进行公允,不再记列主营收入。这是在全额补贴的模式下计算的,补贴额度约300元,如果终端价格再高,则当期补贴持续增高。对于上述算法,可以看出如果用户中途离网,联通损失较大,所以重要的是要做全额存费送机或用户质押费用超过终端款,这样可以保障收益一定大于损失。但同时又有另一个事情被忽略了,即财务的记列模式,假如做一种模式,不再是全额补贴,继续按照1000元的终端举例,联通公司收取299元的购机差价款,根据财务记列模式,这些费用将进入营业外其他业务-手机销售收入,成本虽然记列了300,但手机销售侧增加了299的收入,对公司整体是299的利润,这一个成本、一个收入,是否起到了对冲效果?虽然是收支两条线,这种模式下却相当于减少了当期成本投入,记列成本、但多了其他业务收入、多了整体利润!剩下的就是增加条件,减小用户离网损失。
第三方合作模式探讨。现在电信许多地方引入了第三方保险担保,也有引入第三方资金平台的,采取合作模式。第三方对用户评估,发放手机,每月用户缴纳费用后,联通公司向第三方按照一定比例结算,用户离网,停止结算,第三方追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联通的成本压力,通过分成模式实施,近期一直没有看到联通的动作,尚不知内部如何看法。
学习移动搞电子券。听联通内部的朋友说,他们研究电子券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有效推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成本到底记作什么?同时如果一次性记列成本,按照移动那样的模式,又成了重补贴了,呵呵。二是到底电子券能干什么?内部争论也比较多。总之还是推不动,天晓得财务、市场、支付公司到底如何想的,耗着吧。
购机送费、购机送业务加大力度,按照之前的增值税规定,自有渠道销售的终端再送费用,将记列终端补贴成本,联通一直未在自有渠道实施,但电信、移动却一直在搞,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联通的集团到底如何推动,能从根上解决?这次的发文也明确了要全面转向购机套餐打折,但近期还是有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估计各地也麻烦。
从近期趋势看,2G网络退网已成定局,2G/3G转4G必然要加快,如何换、怎么换,任务艰巨、难度巨大!但有一点需要明晰,那就是没有资源,不能整合资源实施,必然空谈误商!如果再伤了终端厂商、中间商、渠道商的心,后果会更严重!期望作为集中运营的联通集团尽快拿出好的解决方案,给产业链信心。
三、还有几个事情提个人建议,姑且讨论,请大咖们勿喷。
(一)关于近期其内部提出的渠道效能问题。个人对这种提法非常赞同,只是建议细化一下50%-100%占收比低效能渠道的对待问题。这种计算模式下,略失偏颇。举例,一个渠道月支出成本300,带来收入1000元,就是高效渠道;而另一个渠道月支出5000元,带来收入10000元,就是低效渠道;这样看是不是有些问题呢?而明显后一个渠道给联通带来的收益更好、更要抓住,当然最好能降降比例,但往往会是大渠道更有谈判砝码。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一刀切,直接给人家冠上低效的帽子。再有一个就是切勿又和当年清理低效渠道一样,干死很多末梢,白白送与其他运营商,然后再搞渠道回归,劳民伤财、害人害己。
(二)关于产品区隔问题。集团客户的专属产品和公众客户的产品、2I2C的专属产品和公客产品区隔问题,现在看公客产品成了最贵的,集客可以更优惠、还能打折;2I2C可以更实惠,这可让公客的渠道如何是好?随着最小单元以及CEO模式的实施,他们将对自己的收入负责,发展势必去找最优惠产品,2I2C他们没有权限,估计集客找个权限还是可以的,这样公客等着受伤吧,随之而来的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建议关注。
(三)关于督察机制。历史原因,联通的运营模式与其他两家不同,集中一体化运营!这个模式下需要联通集团总部高效、高速运转,但有一个大家知道的原因,造成现在很多人不敢干活,不是他们不愿干、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干,而是干活后的风险更大,现在需要一种模式推动他们干,建议是否可参照警察的督察机制、或是政府的反渎职机制,建立一个督促机制,每月收集各省公司迫切解决的几个合理问题,挂牌解决,督促各个部门解决各省最为迫切的问题,未在时限内解决或者提不出解决办法的问责。从而推动一些部门、一些能人干活,也给他们干活的尚方宝剑,减小风险。(这条纯属个人臆断,有则改之,无则笑看吧)。
近期脑袋混乱,不是很条理,罗哩罗嗦说了这么多,请联通的朋友们少喷,多多讨论,也请其他大咖们批评指正。

点评

cyfwjb  屁股决定脑袋,你说的道理是正经的,但上层的决策正经不正经就不知道了。。。。。。  发表于 2017-3-6 09:42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家园副管06 + 30 + 30 鼓励原创!

总评分: 经验 + 30  家园分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本帖有 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0 03:36 , Processed in 0.15693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