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营商来说,刚刚过去的周末似乎不太平静!
《移动,再见!》&《那个誓与中移动共沉沦的元老少年,离职了》,这个“元老少年”离职的重磅信息,相信已经刷爆了通信行业尤其是运营商人的朋友圈!。。。
为什么中国移动员工一个离职爆成这样?都很闲啊!
离职的“元老少年”:
离职的“元老少年”——宁宇是邮电部新建移动局第18号员工,是整个中国移动集团工号为70号的员工,是中移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业务支撑部的第1号员工。中国移动是他大学毕业23年来唯一效力过的企业。
他是中国移动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曾经负责过全国移动电话漫游计费中心的建设、中国移动BOSS系统建设、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等重大系统建设工作。宁宇业余时间经常在网络上发表行业观点,为电信行业摇旗呐喊,写的文章也广为流传,行业内部好多同事都认识,颇具行业影响力。所以他的离职,不仅惊动了集团公司的领导,让有关部门感到震惊,还引起了不少内部人士的思考。
“离职”原因:
对于那个誓与中移动共沉沦的元老少年,离职的原因,在他发表的长篇文章中,诉说了个中缘由!(摘自宁宇《移动,再见!》原文)
【最大的隐忧】:
运营商最大的隐忧,是优秀人才的纷纷离去。
原因有很多:运营商的大企业病越来越重,传统僵化的管理和年富力强的领导收窄了上升通道,至于薪酬待遇更是经年不动,而凭借在运营商培养锻炼出来的能力,优秀人才完全可以在社会上找到用武之地……
【分手,不要等到双输的时候】:
趁着我的固执与保守,还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问题,我选择了离开中国移动。
在我递交的辞职报告里,我说得非常直白——我的离开会给其他同志带来成长的空间,也许换一换思维,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力;也许换一换人员,能让IT部门的能量更增强,也许换一换思路,能让系统结构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是双赢的好事。
【选择离开。。。】
离开中国移动,绝对不是简单的"钱少了"或者"心凉了"。。。。
内部人士的思考:
这是从中国移动二级副的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话,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今天这个叫宇宁的人引爆了通信业的朋友圈。以前不认识,看了这篇文章基本了解。
一、没有移动这个平台,他不可能有这样的知名度。
二、没有集团业支系统技术元老的经历,“卖不到”华为21级,千万的年薪。
三、懂技术,肯钻研,智商不低。
四、情商略差,资历比很多集团副总裁都要老,邮电部移动通信局18号员工、移动集团70号员工,然今日还是处长,体系内混的不甚得意。
五、绝大多数移动员工不可能按照这个比价体系把自己给卖了,若不信可以试着辞个职先。
六、辞职的时机不对,要么不辞职,要么在2005年左右全国boss集中的时候辞职,那是无论是到亚信、华为,还是像最近刚上市的思科奇一样创业,凭借对技术的了解和行业内的人脉,应该早该是亿万身价或者BG总裁之类了。
七、东家不一定是好东家,45岁的人到华为,华为的业软BG又向来是故事多的专业。
八、不要说木有IT人才,因为首先木有IT机制,国企与BAT就是两套PPT模板,图片可以借鉴,可是母版早已定好。
九、在所有企业中,只有中移动的年龄结构是极为独特的纺锤椎体,员工不像其他企业各年龄都有,刚分营大部分人集中在1965-1975年之间,所以其他企业每年平均年龄基本稳定,移动这种结构就是从过去10年一直到未来10年,每年平均年龄都长一岁,体现在职务上,就是前十年升迁升岗机会巨多,现在开始基本塞满动不了,基本就是专科管本科,本科管研究生,研究生写PPT外加摆摊。
十、慧悦设计的十九级薪酬体系据说他们自己公司都不用,就好比一个卖手机的厂家都不用自家的手机,一般那个手机太贵,要么那个手机太壊。
十一,就是一个人辞职而已,剩下的该干啥就干啥。不能干着CT的活,做着IT的梦,操着ICT的心。
.......
皮之沧桑,毛生翅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边是一眼望到头的枯燥生活,一边是能够展示才能的市场蓝海,要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相关阅读:移动70号员工宁宇离职信刷爆朋友圈
从宇宁离职引发的“内部人士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