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7-4-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8 10:15: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热词,已经被创业者们信奉为开启未来世界的图腾,于是乎Big?Data、IOT、AI、VR成为了越来越多吃瓜群众的口头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军号角,吹出了各种瑰丽的泡沫,泡沫泛出的奇幻色彩,让多少人奋不顾身?近年来,随着产业政策的开放,澎湃的资本潮分涌而至。一直是遥远、神秘、严肃的卫星产业,被冠以商业航天的概念进入公众视野,进而重新建立公众认知。

仅就国内的卫星产业来说,各地政府首先积极配合:吉林一号、北京一号二号、河北一号、潇湘一号、珠海一号(嘉定一号)、丽水一号、思路一号、海南一号,这些已经在轨和筹划中的卫星计划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闪光名片。受资本加持的各类商业航天计划更是繁多:高景一号、灵巧卫星、陈家镛一号、和德一号、微星一号、零壹火箭等项目,正在资本的光环中接受检阅。卫星界的国家队同样在厉兵秣马: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快舟、开拓、羽舟、巧舟、轻舟五大运载系统;天通一号、中星16号、中星18号等项目更是提振了整个卫星行业的士气。

卫星界昂扬向上的通道正在展示出光辉的前景,然而,期待中的美好明天到底是中国主流卫星界的近水楼台,还是新进入者的海市蜃楼?我们需要好好的思考。探寻答案要先找到逻辑主线,以史为鉴肯定是对的,我们决定去请教传统卫星界最资深的那些前辈。

很幸运,我们在5月23日的新加坡通信展上,采访到了亚太通信卫星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卫星)的总裁程广仁先生。


当年
亚太卫星成立于1992年1月。我们没有去求证亚太卫星的成立与邓公南巡之间的联系。我们只是知道,1992年1月18-21日的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同样在1992年,程广仁先生奉命筹办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彼时,程广仁先生不到30岁。我们忽然意识到,当年的“小程”与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卫星创业团队是同龄人。

程总应我们的提问,先回顾了自己初到亚太卫星时的情况;然后怎样打响亚太卫星的绝地反击战;在培养建立国际化团队的同时,如何秉承初心深耕国际市场。程总娓娓道来,我们像聆听布道。亚太卫星团队的创业故事,涉及战略规划、机会把握、执行响应、文化理念等诸多因素,都能成为卫星创业者们引为借鉴的范本。

从1992年开始筹建鑫诺卫星公司算起,到2008年,程总服务于鑫诺卫星近17年。从一个行业新手,成长为对卫星运营企业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职业技能;对行业发展有一定认识和理解的高级管理人员。同时,由其率领的鑫诺卫星也从一个行业新军,尤其是经过了反邪教攻击卫星的战役洗礼,也发展成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产业的重要卫星公司。

2008年6月20日,程总正式出任亚太卫星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刚到香港不久,美国就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当时香港路上的车少了,商城购物和餐馆吃饭的人少了,夜晚都平添了一些凄凉。金融海啸也蔓延到卫星界,国际上一些卫星运营商纷纷遇到巨大的银行债务压力,08年下半年到09年全年,全球卫星界一片惊恐,对行业的前景判断,恐惧超过了对行业的理解。当年的亚太卫星经营规模还很小,只有亚太5号和6号两颗卫星。我们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得知,亚太卫星2008年的营业收入仅为4.04亿港币,税后利润不足5000万,营业收入还没有同在香港的另一家卫星公司的利润多。

程总先是在国内卫星公司供职,再去境外卫星公司服务。其团队的历史际遇和个体的命运轨迹,在不同的时间维度,和不同的空间维度,都成为标记卫星行业发展的坐标。时过境迁之后,新进入的创业者们再审视这些坐标时,是否能体会到历史当事人经历的磨难与坚持?


成绩
程总讲,他履新亚太卫星总裁之前,曾专门向亚太卫星的缔造者,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刘纪原部长和原国防科工委沈荣骏副主任辞行,听取两位领导对亚太卫星发展的指示。程总说,他至今仍清晰记得两位领导的指示:亚太卫星要做好国际市场业务拓展,眼睛向外,不能过于依赖国内市场,还要实现选用国产卫星的目标。当时亚太卫星两个中方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领导也都明确要求亚太卫星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要充分体现出公司的战略价值。

国际化是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才叫国际化?亚太卫星作为一个没有固定的国家市场做支撑的区域性卫星公司,怎样在亚太地区与实力雄厚的全球性卫星公司、众多国家本土卫星公司去竞争?程总介绍说,国际化企业的主要特征,一是业务收入的国际化;二是公司治理和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三是团队的职业化和市场化。亚太卫星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就注定了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2008年之前,亚太卫星5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很少在国际行业展会上参展,几乎没有人在国际行业会议台上发言露面,核心管理团队也主要以内派人员为主,公司国际化程度不高。亚太卫星国际化发展的立脚点,要落在业务发展战略调整和团队属地化建设两个方面。业务发展战略方面,亚太卫星撤销了在中国大陆工作的销售机构和人员,把相关国内业务转给中国卫通代理,专心聚焦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形成了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须到亚太地区去拓展市场、参与竞争,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赢得海外客户和市场认可的态势。同时,公司还提出了要成为亚太地区领先和具有影响力的卫星运营商的发展目标。程总说,作为亚太卫星总裁,接受过多次海外行业平面媒体、视频媒体、研究机构的采访,在CASBAA和巴黎卫星周等国际性行业会议上做过主旨发言、出席过圆桌会议,但从未参加过国内行业会议和活动,没有接受过国内行业媒体的采访,从中也能看到亚太卫星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决心。

如今,亚太卫星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目前亚太卫星的120名员工中,只有4名员工是内派人员。2016年年报显示,亚太卫星营业收入12.3亿港币,利润总额6.07亿港币,其中营业收入中近80%来自国际市场。亚太卫星用户数量中近90%是海外用户,用户所在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亚太卫星舰队覆盖和服务区域人口超过40多亿。依据年报数据,2007年~2016年的10年,亚太卫星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利润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4%,业务和效益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固定卫星运营行业的发展速度。

据程总介绍,亚太卫星在孟加拉、马尔代夫、尼泊尔、缅甸、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的广播电视和电信业务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亚太卫星的行业地位、影响力、商誉、占有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已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卫星运营商。

关于竞争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觉得这种自由竞争和国内的市场拼杀似乎不太一样。彼得路蒂尔《从0到1》的书提到:“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在实际中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怎样化解竞争的副作用?埃隆·马斯克把“第一性原理”这个概念翻出来作为答案。第一性原理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回溯。(关于“第一性原理”,因篇幅有限不做说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可自行百度)。这里,我们用文艺范儿的解释就很容易说明白:不要因为走得远了,就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出击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亚太卫星团队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搏杀的身影。程总讲起亚太卫星在金融海啸中的一场绝地反击战。

2009年,市场的恐怖气氛还在蔓延。加拿大TELESAT公司准备出售其在亚太地区的卫星资源,其中之一就是定点于东经76.5度轨位的T-10卫星。T-10卫星曾经是亚太卫星1999年卖给劳拉天网公司的亚太2R卫星。2006年12月劳拉与TELESAT合并,该星也划归TELESAT,命名为T-10。风水轮流转,现在TELESAT又要卖出这颗卫星了。由于当时亚太卫星经营状况一般,资本投资能力不强,卖家开始就没有考虑过亚太卫星,直到TELESAT和买家达成了购买意向协议时,亚太卫星才知道消息,开始与卖家洽谈。虽然T-10卫星每年还有近3000万美元的租约,但由于卫星在轨寿命仅剩3年时间。卫星购买之后,需要立即购买接替卫星,还要对卫星接替制定完整的备份计划,这样才能保住在轨卫星上的合约,保证在轨卫星回购项目的成功。回购亚太2R卫星,就需要亚太卫星能够快速从银行借到约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回购卫星和投资新的接替卫星,还需要开始完成接替卫星的采购。在金融海啸的余波中,在行业发展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回购这颗卫星是机会还是陷阱?如何决断?程总很骄傲的说:自己在鑫诺卫星的从业经历发挥了作用。当年鑫诺卫星遇到过巨大的财务困难,经历过磨炼,对于回购亚太2R卫星存在的困难没觉得多可怕。更重要的是公司还得到了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和时任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芮晓武两位股东领导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中银香港的融资支持。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最终在2009年6月以约6800万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T-10(亚太2R)卫星和轨道位置的回购,并于2009年9月与欧洲THALAS签署了亚太7号卫星采购合同。为确保卫星接替成功,2010年4月份又购买了亚太7号接替卫星的备份星--亚太7B卫星,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亚太2R卫星的用户做出了保证用户业务连续运行的承诺。

亚太7、7B两颗卫星项目,加上在轨的亚太2R卫星,总投资接近6亿美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6亿美元投资全部要靠商业贷款,6亿美元贷款对于今天的亚太卫星也许不算难,但是在2009年金融海啸肆虐的时候,以亚太卫星当时的财务状况,非常不易。这一系列战役,集中了对机会的专业判断,敢于拼搏的气魄和勇气,专业高效的执行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中方股东领导的强力支持等诸多因素。经此一役,彻底扭转了整个国际卫星通信行业对亚太卫星的传统认识,从此亚太卫星在市场上树立了进取和负责任运营商的形象。

在全球同道惊愕、艳羡的注目下,在后方欢呼的烦嚣中,只有在战场第一线的将士才知道,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亚太2R带来的新客户不仅有亚太区内的,还有亚太区域之外的,如何服务好这些新客户,确保客户稳定不流失?拥有了卫星资源,后继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要跟上。2009年以前,亚太卫星舰队的服务区域基本只在一个时区,各国语言的要求不高。现在服务范围不仅跨时区,服务中的语言要求也出来了,于是7×24小时的国际化服务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因为有了卫星项目,卫星设计团队也建立、培养出来了。自此,亚太卫星团队彻底脱胎换骨,奠定了成为国际一流卫星运营商的基础。


初心
每个公司的成长轨迹离不开自己原生的基因,这基因是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

程总介绍说,当年股东们发起设立亚太卫星公司时的初衷,除了要建成一个服务于亚太地区的优质卫星系统之外,还有就是支持中国航天宇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亚太卫星2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历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都带领团队做到了不辱使命。按照程总的自我解读是“不忘初心”。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亚太卫星共计采购了10发长征火箭的发射服务,采购了3颗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是中国航天宇航产品最大的海外商业用户。程总说,从亚太1号卫星开始,除因美国出口许可证原因造成亚太5号卫星没有使用长征火箭发射之外,所有亚太卫星都使用长征火箭发射,亚太卫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长征火箭的最忠实用户。2013年,亚太卫星首次在亚太9号卫星项目上选择国产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和国产卫星地面测控系统,实现了卫星、火箭和地面测控站全部使用国内产品的目标。亚太卫星作为上市公司,购买东方红卫星需要经过关联交易审批。由于在此之前,还没有国际上成熟卫星运营商购买过东方红平台卫星,要获得董事会和独立股东的批准,需要做大量过细的工作,项目操作十分复杂。在时任亚太卫星公司董事长雷凡培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多轮董事会议研究和决策,最终亚太9号卫星选择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的方案获得了董事会批准和特别股东大会的批准,成为第一个采购东方红平台卫星的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2015年亚太9号卫星成功发射投入运行后,亚太9号卫星的优异性能表现得到了市场用户的充分认可,成为一颗服务于东南亚市场的热鸟卫星。在亚太9号卫星基础上,2015年和2016年,又向中国航天采购了亚太6C卫星和亚太6D卫星两颗国产东方红四号平台卫星。亚太卫星连续采购的三颗国产东方红平台卫星,都采用卫星、火箭和地面测控站天地一体的在轨交付模式,为中国航天宇航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亚太卫星公司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航天宇航业务的支持。亚太卫星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完全拟合,共同发展。


团队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程总在每一个环节都反复夸奖自己的团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卫星设计,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多方面评估,亚太卫星以近10年之功,拥有了非常优秀的国际化队伍。团队成员有来自内地和香港本地的中国员工,有英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籍的员工,彻底改变了过去主要以内派员工为主的状况。亚太卫星在团队本地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正是有一支优秀的职业化团队,才使得亚太卫星步入亚太地区优秀卫星运营商的行列。

亚太卫星的展位布置在展馆入口处主通道位置,各种肤色的人士盘桓其间。接待人员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公司客户。从那些客户与亚太员工交流的肢体语言上,我们能体会到赢得客户的赞誉、推崇与尊重是多么幸福的事。查理·芒格有个金句:“要得到你想要的,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未来
2016年8月,亚太卫星在深圳组建了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星通)。股东结构非常完美,资本方、牌照方、卫星资源方都齐了。看上去,亚太卫星正在谋划卫星产业的新兴市场。

程总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给卫星通信新的发展机遇。早在2012年6月,亚太7号卫星刚刚在轨交付投入使用,松下航电就开始使用亚太7号卫星Ku非洲波束和中东非波束转发器用于航空机载通信业务。2014年1月又开始使用亚太6号卫星Ku转发器用于国内的机载通信业务。亚太卫星是国内机载业务最早批准可以使用的卫星资源。2015年发射的亚太9号卫星,其Ku载荷就是按照服务于机载和船载设计的专用卫星载荷。鑫诺卫星和海卫通公司正在使用亚太9号卫星用于国内船载通信业务。目前,亚太6号、7号和9号的Ku转发器是国内机载和船载的主要卫星资源。在大力推进机载和船载卫星通信应用的同时,亚太卫星的Ku转发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未来航空和海事的需求,需要投资更大容量和更便宜的卫星资源来满足国内航空和海事的业务发展。因此,在设计134度轨道位置的亚太6号接替卫星方案时,就按照两颗星共轨的方案进行考虑。一颗是传统的C+Ku频段卫星,这颗命名为亚太6C的卫星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射,接替现在的亚太6号卫星。另一颗是高通量Ku频段卫星,这颗亚太6D卫星将专用于对机载和船载卫星通信业务的服务。

其实,近年来业界关注的高通量(HTS)卫星,亚太卫星早已经开始建设,明年上半年发射的亚太5C卫星就载有Ku频段HTS载荷。由于这颗卫星的HTS载荷针对印尼、马来西亚市场,不覆盖中国,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发起设立亚太星通,改变过去亚太卫星独自投资建设卫星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高通量卫星系统对于传统卫星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改变固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不按照成熟的传统模式运营,组建新的运营公司就是比较好的方法;二是,亚太6D卫星系统服务于亚太地区,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全球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因此,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借助大家的优势,共同建设和运营好高通量卫星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亚太卫星是中国卫星产业布局在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遵循着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肩负并践行着自身使命。多年以来,亚太卫星在国人的印象中总是锦衣夜行。对于这种低调的作风,唐太宗早就给出了注解:“今草创之难即已往矣,守成之难,当与公等慎之。” 我们相信,伴随着祖国国运的上升,程总及其率领的国际化团队,其创业守成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坚实。
y

举报本楼

本帖有 5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5 03:27 , Processed in 0.2226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