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朋友圈里面一个名为《单凭腾讯王卡,联通就像翻身?》,还分出了上下集,里面列举了一系列联通与各个实体企业/互联网运营商/APP的联合产品。还记得开年的时候我还在念叨“王宝强神冰”,没过几个月就细化出了22个联合产品,这步子跨得相当大。从市场反馈来看,王者荣耀的火爆成功的把腾讯王卡推上了三大运营商的话题榜。 4G时代的到来毫不犹豫的开启了流量的高速路,在这个基础上宽带的大发展(河北电信发布的千兆宽带)又一次推动了信息的速度。在这个几何级流量爆发的时代,客户用的不再仅仅是手机,手机使用时也不再仅仅是使用网络进行通话或者简单的文字信息传递,大家用的都是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载体就是APP。APP的内容运营似乎迎来了王者时代。 风口来临——内容共享时代 信息的快速爆炸导致了有过多的冗余信息,客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筛选,同时各种信息的信道开始变得更长。所以很多企业以此为卖点开创了共享经济,共享的原始目的是通过闲置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降低资源成本与客户成本。但是不要忘记,不论是哪一个商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都是客户,而客户最关心的又是内容,这就又回到了客户运营的起始点,一切都是为了客户的需求。原来的思路是如何制造一个跟接近客户的平台释放内容,同时为了盈利就一定要实现企业的开源节流。现在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平台的距离,更加是平台的效用了,一个平台是否能实现多个效用,这些效用是否可以实现客户价值的放大化就成为了一个核心课题了。以联通的“哔哩哔哩卡”为例,客户除了常规的联通消费外,还享受了哔哩哔哩的定制特权,比如定向免流量、特权礼包、礼品放送等。这种产品就在两个企业之间实现了客户的共享,也就是最高资源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早就各种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甚至是弱弱联合,对于运营商来说,4G之后有一个风口来到了。 异业合作——我们一起去抢人 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是有了共同的利益,所谓“双赢”在这种客户共享时代再现实不过了。虽然因为这段时间的“真全网通”事件联通和电信拉起了小手指,但是这种合作远没有“腾讯王卡”之类的产品端的合作牢固。运营商希望通过合作企业获取更多的客户关注和载入,合作企业希望利用运营商的客户群体再次扩大规模。所以究其核心,异业合作无外乎:交换流量、交换价值、交换资源、交换核心客户。手拉手未必是好朋友,即使各怀心思但是目标统一。市场那么大,架不住资源累加啊,好歹博点眼球还是可以的。就好比之前的“坚果PRO”发布会,摩拜单车和陌陌都为老罗添砖加瓦,京东也毫不犹豫的做到了“雪中送炭”。从这个风口来看,基于内容、基于客户不同需求的异业合作时势在必行的,不仅可以实现客户的新增与保有,同时还能为高级客户实现更多的价值叠加,实现Member与User的区别。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始终是“手快有、手慢无”,在不远的“马上”,大批的手拉手好朋友的组合一定会大量出现,血红着双眼冲向市场“走!我们一起去抢人!” 后台一线——大势所趋、各自为政 最近联通一线的渠道也好、自营厅也好,多多少少都开始接触“异业联盟”的概念。这与顶层设计的“联名卡”不同,这更多的是在自谋出路。虽然都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更多的获取客户以及客户价值,但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后台和一线的不同战略。后台更多的是基于产品的设计,抓互联网热点一抓一个准,同时这时能够运用的资源一定是爆发式的资源;一线则不然,更多的落在了“炒店”,一个活动能够多点吸引客户的资源已经心满意足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已经站在了风口,但是缺乏那“起飞”的方法。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合作,必须实现方法的穿透,必须构建合理的合作以及管理模式,基于区域的集中化管理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势,一方面也要共同行动,借势造势,大事可成。 千奇百怪——需求、需求、需求 客户的需求千奇百怪,那么定制化时代对于客户的共享似乎真的势在必行。但是在这时依旧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规避产品寿命较短的问题)客户的需求变化是否能跟上?(确保产品可持续竞争力)客户的需求你是怎么知道的?(企业内功与客户隐私)这种需求是怎么产生关联关系的?(防止生拉硬拽、杜绝盲目推广) 一切以客户需求出发,共享时代、异业合作,通过一个平台/产品来实现多个功能/权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可以预期的是,下半年一定会出现更多个性化的产品,三大运营商的手段也会因为这些合作越来越“互联网化”。又一个风口,又一次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