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关键绩效指标,出自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在运营商内部一般谈到这玩意儿对于承接层来说没什么好事。从整个上半年来看,移动的KPI出现了两个大的变化:市场指标的完成难度持续走高(有市场接近饱和的原因,也有友商竞争性产品的原因);满意度及NPS出现震荡性下滑,主要出现关联异动的有产品及套餐资费(友商竞品占了主要原因,比如冰系、钉系以及联名系列)。 也就前两天的事,跟地市的朋友聊到市场指标及服务指标的时候是满肚子的苦水:今年的太高了,怎么完成啊?我不禁陪她一起苦笑:哪年的不高呢?换来是一声合二为一的叹息。紧接着我又问她:那今年工作怎么开展呢?无言沉默之后不得不又面对现实:还不是跟往年一样,先想办法把指标完成呗。是啊,指标,更何况是关键绩效指标呢?!这不正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么? 朋友的回答句句戳心,体现了大无畏精神下的无奈。现状似乎不可改变,无力挣扎的同时只能尽可能的去完成KPI,从而“活”下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获得了什么?能力成长了?见识变多了?还是更直白一点,收入变多了么?似乎都没有,有人会说:不被扣钱就不错了。是啊,“不被扣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一些人工作的目标了。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目标是“目光短浅”,因为毕竟谁没有“生存压力”呢?是啊,都有压力,于是很多人的选择是默默的“拼命”的完成指标,然后闲暇之余吐槽两句:或许是指天骂娘,或许是痛心疾首;恨指标之不公,怨碌碌而无为。说不定大家都是“被运营商坑掉的一代”,过个十几年也许有人抽着烟屁股跟后辈们笑谈当年他们没经过的好光景,顺便吐槽一下当年的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记得黄教主在他的演技巅峰之作《中国合伙人》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也许运营商目前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企业,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在企业这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提升能力,不断前行,这才是工作的目的! 但是呢,很多人目前的状态是在水里踩着水,一只手抓着标着“KPI”的小木板,另一只手比比划划,然后嘴里念念叨叨。暗流凶险,小木板沉沉浮浮,几多惊险,仍在原地没有淹死,于是有人沾沾自喜,有人恨天怨地。上至“老板”,下至员工,哪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没有KPI的?整个移动公司还要接受国资委的考核,接受工信部的监管呢。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你工作时,给企业完成KPI的同时,你的人生KPI呢? 企业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选择离开,那就做好一切准备,找好下家,准备好自己的一切,包括财务、精神、技能等等;选择留下,那也同样做好准备,以战斗的姿态的不断革新自己。 这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带入自己的人生KPI,不同阶段自然会出现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的KPI是收入,那么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有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我换个地方有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么?我有换地方的资本么?我需要什么技能?这些技能或者经验如何获得? 如果你的KPI是能力的提升,那么你同样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目前的岗位可以提升我的哪些能力?我去其他岗位/地方可以提升我的什么能力?还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提升我自己的能力?我的能力提升如何具象化的体现? 一点点的抱怨都会让我们懈怠,把责任归结到别人身上。就像很多一线人员接到客户投诉的第一反应一样“先证明这不是我的责任”,这没有错,但是从客户感知来看这不恰恰就是“推诿”么。遇到困难了,抱怨一下,责任就推诿到别人身上了。这样做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感觉心里似乎好受一点,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一边努力的完成现有工作(这是职业操守),另一边努力寻找这一阶段的人生KPI,作出选择,付诸行动,也许这会给我们更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