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一级通信军士

注册:2008-7-1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08:5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移动光缆线路规划建设要求
(2012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012 年8月




目   录
一、光缆网结构        3
(一)传送网结构模型        3
(二)光缆网结构        3
(三)光缆线路规划建设总体要求        4
二、光纤光缆的选用        6
(一)光纤类型        6
(二)光缆程式        6
(三)光缆容量        8
三、光缆连接及终端设施的选择        9
(一)光缆接头盒        9
(二)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        9
(三)光缆交接箱        10
(四)光缆配线架ODF        11
(五)光分路器        11
四、光缆线路建设要求        12
(一)有线接入网光缆线路        12
(二)城域传送网骨干光缆线路        14
(三)省际/省内干线光缆线路        14
五、附则        15




一、光缆网结构
(一)传送网结构模型
中国移动传送网由城域传送网和省际/省内骨干传送网组成。城域传送网包括城域骨干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省际/省内骨干传送网包括省际骨干传送网和省内骨干传送网。中国移动传送网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光缆网结构
光缆线路是连接传送网节点、为光缆终端设备提供光纤通道的物理路由。对应传送网结构,光缆线路分为有线接入网光缆线路、城域骨干光缆线路、省际/省内骨干光缆线路。
1、有线接入网光缆线路:覆盖基站、WLAN热点、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向上连接传送汇聚节点的光缆线路。有线接入网光缆线路可分为主干接入光缆线路和末端接入光缆线路,主干接入光缆线路与末端接入光缆线路以基站、光缆交接箱等分纤点为分界。
2、城域骨干光缆线路:连接城域核心节点、汇聚节点间的光缆线路。
3、省内骨干光缆线路:连接省内骨干传送网节点间的光缆线路。
4、省际骨干光缆线路:连接省际骨干传送网节点间的光缆线路。
(三)光缆线路规划建设总体要求
1、光缆线路建设遵循传送网“整体规划、分层建设、分步实施”原则和共建共享相关要求。有线接入网光缆不得与骨干光缆合缆建设,同路由的省际骨干光缆与省内骨干光缆、省内骨干光缆与城域骨干市县间光缆线路在初期可采用同缆分纤的方式建设;省际骨干光缆与城域光缆不应合缆建设;城域核心层光缆和汇聚层光缆根据路由情况可以合缆建设。共建情况下不同运营商的光缆原则上应采取分缆方式建设。
2、不断提升接入覆盖能力。有线接入网光缆以综合业务接入区为基础,主干接入光缆以环形结构为主、对于承载一般等级业务的末端接入光缆以树形结构为主、对于承载宏基站和重要集团客户等业务的末端接入光缆以环形结构为主,不断提高无线基站、WLAN热点、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的接入覆盖能力,不断提高宏基站光缆接入成环率。
3、逐步丰富骨干光缆路由。省际传送网及发达省份的省内传送网应以格状网结构为主,省际骨干节点具备3个及以上不同光缆路由出口;省内骨干节点、城域核心节点和汇聚节点需保证具备2个不同光缆路由出口。
4、骨干光缆中继段应结合传输系统光衰减指标、PMD指标合理设置,一般应控制光中继段长度不超过100km。在骨干光缆建设时,应结合光缆路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100公里光缆长度内的终端节点位置。
5、采用相同分光比,GPON系统有着比EPON系统更大的覆盖范围,因此,城区主干接入光缆环长度应根据选用的的PON技术进行合理地规划;一般情况下,建议主干接入光缆环长度不宜超过8km,任一分纤点至汇聚点之间的最大光通道长度不宜超过6km,采用EPON的省市主干光缆长度应适当缩短。
6、根据GPON和EPON的技术特点,分别建议不同光模块类型、不同分光级别等条件下的系统传输距离见下列表格所示。
GPON系统的传输距离测算表
OLT光模块类型        光分路比        一级分光        二级分光
                活接头数量(个)        活接头数量(个)
                7        8        9        7        8        9
Class B+        1:32        11.8km        10.7km        9.6km        9.8km        8.7km        7.6km
        1:64        5.3km        4.2km        3.1km        2.4km        1.3km        0.2km
Class C+        1:32        16.2km        15.1km        14km        14.2km        13.1km        12km
        1:64        9.8km        8.7km        7.6km        6.9km        5.8km        4.7km

EPON系统的传输距离测算表
光分路比        一级分光        二级分光
        活接头数量(个)        活接头数量(个)
        7        8        9        7        8        9
1:32        7.3km        6.2km        5.1km        5.3km        4.2km        3.1km
注:1、EPON系统由于其光功率上限的制约,虽然在1:64分光比下理论传输距离为10公里,但在实际网络建设中,1:64分光比下可传输的距离非常有限。
2、在实际网络建设中的跳纤活接头的数量一般不会少于6个,但使用免跳接光交时,活接头数量会适当减少。
7、光缆线路路由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光缆线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大于25年,光缆容量应满足业务发展及组网需要。
8、部分管道资源紧张的段落,可利用微管微缆方式敷设光缆,以提高管道利用效率,增加光缆容量;在管道共享困难或者无管道资源的段落,应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非通信管道(如雨水管道、路槽等)敷设微管微缆解决光缆覆盖。
二、光纤光缆的选用
(一)光纤类型
1、光缆线路建设选用G.652D型光纤,FTTH/FTTO模式下的用户引入段光缆应选用G.657A型光纤。
2、同一光缆内的光纤类型应一致。
(二)光缆程式
1、一般选择松套管层绞式油膏填充普通光缆。当光缆芯数大于144芯,应选择光纤带光缆(简称带状光缆),但长途光缆、城域核心层光缆不使用带状光缆。
2、光缆应根据敷设场景合理选择光缆程式,具体选择如下:
1) 普通光缆:非铠装光缆,型号主要为GY(D)TA,为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油膏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光缆,适用于架空、管道方式敷设;
2) 铠装光缆:
GY(D)TS,为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油膏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光缆,适用于架空方式敷设;
GY(D)TA53,为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全填充+铝聚乙烯护套+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层光缆,适用于直埋方式敷设;
GY(D)TA33,为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全填充+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外护层光缆,适用于直埋方式敷设;
需采用防鼠光缆的区域,可根据鼠患危害轻重程度依次选择GYTA53/GYTA33型号光缆。
3) 水线光缆:
GY(D)TA333 ,为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油膏填充式+双细圆钢丝铠装光缆,适用于水线敷设;
GY(D)TA43 ,室外+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油膏填充式+单粗钢丝铠装光缆,适用于深水敷设;
4) 非金属光缆:
GY(D)FTY,为室外+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油膏填充式聚乙烯护套光缆,适用于有电磁危害环境敷设;
5) 微缆:
微缆分为钢管式微缆和全介质微缆,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全介质微缆,主要应用于通信管道微型化改造、路槽微管道、雨水管道建设的通信微管道、墙壁钉固、超小型微控顶管等环境。
常用的光缆程式和使用环境列表如下:
主要型式        派生型式        使用敷设方式及条件
        阻燃        防蚁        局内        管道        槽道        隧道        电缆沟        架空        直埋        水下        深水下        强电磁危害
GY(D)TA LAP护套                          ∨        ☆        ☆                 ∨        ☆                                    
                 GY(D)TZA04                 △                                   △                                    
        GY(D)TZA                 ☆                                            △                                    
GY(D)TA53 LAP护套                          ∨                 ∨                 ∨                 ☆                           
GY(D)TA333                                                                                          ☆                  
GY(D)TS 钢-铝粘接                          ∨        ∨        ∨                 ∨        ∨        ☆                           
        GY(D)TZS                 △                          ☆                 △                                    
GY(D)TA43 单粗钢丝铠装                                                                                          △        ☆         
GY(D)FTY非金属加强件                          ∨        △        ∨                 ☆        △                                   ☆
注:1、其中D代表光纤带(6芯或12芯)。局(室)内光缆采用非延燃外护层。
2、“☆”表示推荐,“△”表示适用,“∨”表示可用。
3、分纤箱以下连接用户一般采用蝶形光缆(简称皮线光缆),可根据需要选用1芯或2芯蝶形光缆。蝶形程式选择参照下表。
场景          室内        室外架空        地下管道
光缆程式        GJX(D)H        GJYX(D)CH        GJYX(D)H03
注:其中D代表光纤带(4芯),入户光缆有4芯需求时,可采用此种光缆,但因非金属加强芯其抗拉强度有限,一般不选用。
(三)光缆容量
1、末端接入光缆
1)商业、办公楼宇接入:12-48芯(一般楼宇有无线室内覆盖时应使用24芯,大型楼宇有独立室分系统应使用48芯);
2)居民区楼宇接入:6-12芯(一般为住户数的30%-50%,大于40户应考虑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宇内)。
2、主干接入光缆:
1)连接光交接箱的主干接入光缆:依据覆盖用户规模确定,一般为48-288芯。
2)连接基站的主干接入光缆:24-48芯(农村基站24-36芯,城区基站36-48芯);
3、城域网骨干光缆
汇聚层光缆应不小于48芯;核心层光缆应不小于96芯。
4、省内骨干光缆应为24-96芯。
5、省际骨干光缆应为36-96芯。
三、光缆连接及终端设施的选择
(一)光缆接头盒
1、光缆接头盒根据安装场景合理选用架空、管道和直埋等型号,优选机械+热缩密封方式。
2、接头盒须避免安装在频繁震动的位置。在人(手)孔内应安装在常年水位以上的位置。
3、新建骨干光缆的接头盒间距应大于1.8km,在光缆段长需要短距离敷设的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接头盒;修复更换光缆时,应保证新增接头盒间光缆长度不小于200米。
4、末端接入光缆可采用多分歧接头盒分纤,光缆距离较短时,可通过接入箱体的熔接盘进行分纤,不建议采用“开天窗”的方式。
5、干线埋式光缆的接头盒须安装检测尾缆,实现内部绝缘检测功能。
(二)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
1、FTTH/FTTB模式下的有线接入网光缆在集客楼宇内、居民区楼道、弱电间或弱电通道内等需安装光分路器(OBD)/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分别使用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进行成端和分配。
2、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应设通信设备区、光缆终端区、配线区、过线区和防雷接地区等功能区,多媒体机箱还应设置温控区。
3、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须满足至少3根光缆和对应容量皮线光缆/五类线的接入。
4、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根据所覆盖区域用户渗透率目标(一般区域为30%-50%),参照光缆分纤箱常用容量系列选定。共建共享情况下应按用户数的120%考虑箱体容量,设备安装区须满足至少2个OBD或ONU的安装位置。
5、多媒体机箱的电源引入须安装空气开关。光缆分纤箱/多媒体机箱须安装防雷接地、安全防盗等装置。
(三)光缆交接箱
1、光缆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接近用户分布中心,方便主干接入光缆和末端用户接入光缆的敷设。
2、光缆交接箱可采用落地、壁挂或架空方式安装,应优选公共绿地或靠近其他公共弱电设施等稳定地带安装,应争取与市政道路管道工程同步建设。落地光缆交接箱与附近人(手)孔之间的管孔数应为3~6个Φ90标准孔。
3、光缆交接箱应具有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纤芯终接与调度功能,配有主干光缆分纤直熔单元、适合OBD模块安装。靠近用户的二级光缆交接箱应优选无跳接光缆交接箱。
4、光缆交接箱容量应按终期的最大需求(包括OBD应用)进行配置,参照交接箱常用容量系列选定。FTTH模式下,一般目标用户少于250户(覆盖用户小于500户)应选择容量为288芯光缆交接箱,目标用户少于500户(覆盖用户小于1000户)应选择容量为576芯光缆交接箱。
(四)光缆配线架ODF
1、光缆在机房内应采用光缆配线架成端,相同出局方向的光缆应相对集中成端。基站内当光缆芯数不多(<72芯)时可利用综合机柜内专用光纤单元进行成端。
2、不同等级(使用类别)的光缆宜分别使用光缆配线架成端。城域传送网的核心、汇聚机房应使用高密度(576芯)光缆配线架。
3、光缆配线架安装位置应靠近传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同一机房内光缆配线架应尽量规格、颜色一致。
(五)光分路器
1、光分路器宜采用全带宽均匀分光的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不得采用级联式光分路器。合路侧优选尾纤熔接方式连接光缆,分路侧优选尾纤活动适配器方式连接末端接入光缆。
2、光分路器应综合考虑用户分布、业务密度、分光架构等情况规划放置位置,选择盒式、机架式等合适的类型。光分路器的设置应尽量靠近用户。
1)FTTB模式下,光分路器可安装于光交接箱、弱电井或小区机房。如小区规模很大,建议分区域集中设置。
2)FTTH模式下,对于新建中、低层楼宇(20 层以下)光分路器集中设置于每栋楼机房或小区光交接箱内;对于新建高层楼宇(20 层以上),光分路器宜采用分楼层设置。新建别墅区域光分路器集中设置于光交接箱或机房中。
3、PON网络可采用一级分光或两级分光。FTTB模式下原则上应采用一级分光;FTTH模式下,根据用户分布密度、客户属性、网络建设条件及经济性等情况,适当地选择一级分光或两级分光。采用二级分光时,客户距离OLT设备距离、跳纤点数量等要满足PON系统衰减要求。可采用二级分光的场景如下:
1)以低层住宅为主的中大型住宅小区,可采用二级分光降低建设成本;
2)用户较稀疏的区域,如工业区、郊区、集镇等,可采用二级分光以进行快速覆盖;
3)管孔资源紧张的小区,可采用二级分光以降低对布线管孔的需求。
4、同一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范围内既有FTTB又有FTTH接入时,FTTB与FTTH宜分别采用不同的PON口接入。
5、采用FTTH模式时,初期光分路器端口数应按覆盖住户数的20%-30%配置,GPON和EPON分光比原则上应分别不低于1:64和1:32。FTTO模式时,若普通集团客户带宽需求较大时(平均大于100M)可适当降低分光比。
6、光分路器的选用须保证PON系统的光功率预算满足要求。在采用两级分光时,同一PON口下不同ONU到OLT的功率衰耗差不得超过8dB。光分路器级联后总的分光比不得大于PON系统设计最大分光比。
四、光缆线路建设要求
(一)有线接入网光缆线路
1、城区面向基站、WLAN热点、集团客户、居住区家庭客户宽带接入的光缆线路,应依托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以分纤点为界,主干接入光缆以环形结构为主,采用大芯数光缆连接4-8个光缆交接箱/基站;末端接入光缆以树形或星型结构进行分片覆盖综合业务区内的用户(重要业务的接入光缆需采取环形结构),确保用户至分纤点的物理接入距离在东部地区密集城区不超过100米、中西部不超过200米,在东部地区一般城区不超过200米-500米、中西部不超过500米-1000米。
综合业务区、分纤点的规划依据《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2012版)》执行。
2、城区现有基站接入光缆已较为完善,为保持网络稳定、可靠运行,应保持原有接入方式。分纤点与附近基站节点间应建设联络光缆,用于室分接入、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以及基站接入环调整需求。
3、城区新建无线基站接入的光缆线路,应优先使用主干接入光缆的共享纤芯组建环网,从分纤点向新建站址延伸,以环形结构将邻近综合业务区内的基站连接成光缆环,并满足基站接入环双上联于汇聚节点的要求。对于少量分布较为分散的新增GSM、TD-SCDMA基站站址也可基于原有基站光缆通过插点扩容方式接入。
4、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以就近接入的原则接入分纤点,对于重要集团客户专线需通过有较好保护手段的网络进行接入,一般集团客户专线接入主要采用PON网络等方式接入。
5、一般乡镇和农村有线接入光缆线路,应依托现有基站光缆,主要采用基站光缆延伸方式,就近完成业务接入。逐步开展节点多、距离长、多级环带环的接入光缆环进行改造。
6、根据网络组织需要适时优化或新增光缆路由,降低光缆环跨度,减少节点跳接数。
(二)城域传送网骨干光缆线路
1、城域骨干传送网光缆拓扑结构应保持长期稳定。核心节点间应优先建设直达路由,核心节点机房间应形成网状网结构;汇聚层光缆应采用环形结构建设,单个汇聚环应覆盖连续区域,实现汇聚环业务转接的市区汇聚节点应与多个核心节点间形成直达光缆路由。
2、城域骨干传送网光缆布放尽量选择靠近主干道路的管道敷设,同一系统环上的光缆不应同路由。城区城域骨干传送网光缆力争逐步实现全管道敷设,县(市)间、乡镇农村汇聚节点间光缆可采用架空或直埋敷设,采用架空方式敷设进行跨越公路时,新建杆路建议采用8米以上杆路,光缆距地面不得少于7米。
3、原则上城区内各层光缆应独立规划使用,当不同层面光缆需同路由建设时,应采用分缆方式部署,避免同一段落的光缆故障同时影响两个层面的系统。对于县-市环、乡镇/农村区域在做好纤芯规划的前提下可共缆建设。
(三)省际/省内干线光缆线路
1、干线光缆路由应沿靠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或省道等干道优选硅芯管敷设。长途硅芯管管道建设要求执行《中国移动管道工程建设技术要求(2012版)》的规定。
2、干线光缆线路采用直埋敷设时,考虑维护的便利性一般应在道路规划红线之外不超过200米范围内敷设。
3、干线光缆线路中继站房应优选现有通信机房建设。进出省内/省际骨干传输节点(包括光放站)的光缆线路须保证光缆进出路由安全且不同路由。
五、附则
1、《中国移动光缆线路规划建设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未涉及的微缆部分应满足《关于微型光缆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移计[2010]143号文)的要求。
2、本规定未涉及的部分,应满足以下相关设计规范、验收规范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73-2006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605-2010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624-2010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
《YD/T 1460.1~5-2006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1~5部分》
3、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发展计划建设部联系。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3 18:46 , Processed in 0.29591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