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元帅

注册:2007-12-1020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9 22:2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coffee198375 于 2022-6-9 22:29 编辑

星链这几年来既受到大肆吹捧,也被过分贬低。它实际就是个需要专用卫星信号接收天线,通信速度不是很快,在卫星数量较少的现在,还会因为切换卫星基站而导致明显卡顿的天基移动通信网。国内很多人受环境限制,没有理解星链的应用市场。我国人口密度极高,且有明显的聚居趋势,所以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基础建设成本很低。但国外很多地区人口密度低且分散居住,比如北美、南美、非洲和澳村的私人农场需要飞机作为通勤工具,还有大量远离城市的矿区、牧场、科研站点。
这些人都有很强的上网需求,但自己拉网线的成本又极其高昂,传统卫星通信也不便宜,他们才是星链的潜在用户。军事通信需求同理,固定部署时不需要这个,但移动平台的需求极其强烈。在不考虑对卫星的打击行动时,星链是军事通信最好的解决方案。
640.png
图:星链配套的卫星天线,人不可能日常活动时随身携带。但一个小小的卫星天线就能随时上网,比自己拉十几千米网线方便、省钱太多了,太阳能电池板同理。我国只有牧区、野外科考等极少数环境有这种需求,绝大部分人根本体会不到。
星链对国内的首个影响是逼着大家一起抢占轨位和频段资源。轨位就是卫星占据的轨道位置,别人占了你就不能用,直到它彻底放弃才会释放出来。频段就是卫星测控、通信用的无线电频点范围,后发射的卫星必须避开既有卫星,否则就要取得对方同意才能发射。各国卫星都要在联合国注册登记,一国占用全球避让。
星链计划发射4万颗卫星,会占据中低轨道很大部分资源,甚至能使后来者无法发射。所以马斯克一开始实际操作,国内就赶紧追着推出各种巨型卫星星座计划,比如1.3万颗卫星的GW星座。别管是不是实际发射,先把资源抢到手再说。
640 (1).png
图:抢轨位和频段已经有很久历史,地区同步轨道的轨位早就供不应求,我国北斗导航卫星为了和欧洲伽利略系统抢频段,也经历过抢先注册和发射的事情,但真的吸取到经验教训了吗?
其次是2015年马斯克的星链一推出,领导们才发现原来通信卫星还能这么搞,于是2016年行云、鸿雁、鸿云工程紧跟着启动。巨型卫星星座需要巨大的发射量,又带动火箭项目发展。假设一枚火箭发射60颗卫星,1.2万颗卫星也需要200枚火箭,卫星寿命5年的话就是每年发射40枚,这是多么巨大的市场!要知道在马斯克之前,中美两国各自的年发射量也不到40枚。
马斯克在航天领域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无可辩驳的天才,不仅火箭世界第一,卫星也是世界第一,全世界都跟着他的步伐走。所以我特别看不懂那些嘲讽马斯克、嘲讽星链的人,如果马斯克和星链不怎么样,那效仿他的中国航天又算什么呢,这到底是在嘲讽谁呢?
640 (2).png
图:星链卫星及其支架。马斯克是世界航天史上最了不起的人之一,他的天才在于给航天产业开辟了大规模商业运营的道路,使大家都能赚到更多的钱。这听着不像科学家那么伟大,但长期看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当下的航天人更是有加薪之恩。对打工人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第三是增强了国内发展商业航天的信心。商业航天的盈利根源是市场需求,火箭只是发射卫星的手段,卫星才是能创造需求的产品。当马斯克提出巨型卫星星座这一新的巨大需求后,商业航天的市场前景顿时暴涨,小卫星和火箭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增,拿风险投资都容易了许多。
越是大型企业等社会组织,战略决策的方向选择越重要,做正确的事远比把事情重要得多。至今为止,马斯克就是全世界航天系统的指路明灯,跟着他的方向走就是赚钱的正道,什么波音、洛马、欧空局都得都滚一边去。
国内不是没有超越spaceX公司的可能,但现在还完全看不到希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应用市场、新的技术路径,这三个基本途径一个都没有。航天系统还在搞什么150吨重型火箭,真是有钱了敢折腾,能不能把发射费降一下啊。
640 (3).png
图:spaceX公司的星舰重型火箭,被嘲讽为露天工地的脚手架,但只要它能廉价、可靠地将载荷送入太空,管它在哪制造、用什么材料呢。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 22:51 , Processed in 0.1835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