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四级军士长

注册:2020-12-162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7 08:30: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斗短报文是北斗1代中的技术,当时由于卫星数量少、技术相对落后,终端只靠接收的定位精度不够,因此想到了可以通过主动发射来补强,后来用这个功能实现了短消息的发送(不支持通话),用于最基本的广播信息收发(比如南海渔船用RDSS短报文收台风预警信息)。自从北斗短报文有应用开始,就是专用设备来完成这一功能,不能和手机集成在一起,为什么呢???

(1)北斗短报文功放通常是10W左右,最小也要5W,这么大功率的PA很难集成在手机里面;
(2)天线的增益通常要求大于5dB,否则通信链路的稳定性不能保障,一般用微带天线做,L频段一个微带天线比手机还大,因此不能集成在手机中;
(3)短报文的接收必须要支持抗干扰,通常用4单元、7单元天线实现抗干扰算法,这就更不可能集成在手机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品牌手机的RDSS只有发射,而没有接收);
(4)如果不遵守以上业界约定俗成的做法,硬是要把功放功率做小、天线增益做小,然后塞到手机里,会怎样呢?答:那就失去了增加这一功能的本来意义,RDSS的用途是应急通信,应急通信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为了缩小体积牺牲了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将会导致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大幅下降,这样一来,这个功能还有什么用呢?

*以上纯属个人从技术角度分析,欢迎同行理性讨论,共同学习。




举报本楼

本帖有 5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 03:23 , Processed in 0.1937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