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络现状1.1 本地接入光缆网现状 描述该本地网主城区、县城(含县、县级市、县(市)改区)接入光缆网现状,包括说明基站接入光缆网独立建设还是与政企、FTTx混用,分接入主干、配线、引入光缆等各层面描述光缆网结构、光缆规模等。分析现有接入光缆网的节点布局、纤芯数量、配纤方式及光缆结构对于承载IP RAN网络上存在的问题。 填写表1.1-1 基站接入光缆现状表。 1.2 本地基站承载网现状描述该本地网主城区、县城(含县、县级市、县(市)改区)基站承载网现状,包括基站情况(包括室外宏站、微基站、分布式基站、室内DO信源数量),采用的承载网技术(包括MSTP、MSAP、PON、IPRAN、PTN等),各类型承载设备现状(包扩各设备套数、部署区域、网络结构、系统速率等),说明基站承载设备独立建设还是与政企混用。 填写表1.2-1 基站承载网现状表。 对于已部署IP RAN试点区域的本地网,提供已部署区域组网情况。提供试点区域网络物理拓扑。 图1.2-1 IP RAN网络现状拓扑图(若内容较多可单独附图)。 填写表1.2-2 IP RAN网络现状表。 二、 IP RAN网络发展思路与策略当前本地网政企客户专线和基站回传、软交换等自营关键业务承载以MSTP方式为主,基于传统SDH电路交换方式的MSTP技术由于承载效率低下以及对于三层功能支持的缺失,逐步会被基于包交换的IP RAN取代。 IP RAN引入需统筹规划。为满足基站接入、基站IP化改造及LTE规模部署等承载需求,需对重点本地网的基站承载网络进行改造、替换,引入IP RAN技术。 说明该本地网规划期内MSTP、IP RAN发展思路和策略,IPRAN引入的区域和原因、业务发展需求,IP化改造进程、规划期目标等。 三、 IP RAN网络规划方案二、 三、 3.1 基站承载需求说明到2013年底前3G基站承载需求,分市区、县城城区(含县、县级市、县改区)描述3G基站承载现状、IP化改造现状、2013年新增3G基站情况、IP化改造需求等。 填写表3.1-1 3G基站承载需求表。 3.2 基站接入光缆改造方案 说明该本地网为IP RAN网络建设需进行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方案,重点说明纤芯不足、划转/租用光缆改自建(北方)、环上节点过多、微波接入改光缆、单路由改造等情况引起的城区(含县城)接入主干光缆的建设、城区(含县城)接入配线光缆、城区(含县城)接入配线光缆的建设。 填写表3.2-1 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情况表。 提供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投资估算。 3.3 IP RAN网络建设方案 说明该本地网2013年IP RAN网络建设规划方案,重点说明基站接入环/数/链网络结构、B类路由器的部署方案,BSC设置情况、RAN ER路由器部署方案(局点、设备容量配置计算方法等)、B类路由器与RAN ER路由器对接方案、RANER路由器与BSC CE对接方案,IP RAN网络与核心网对接方案等,提供各层级网络物理拓扑图。 对于北方本地网,仅需考虑BSC设置情况、RAN ER路由器部署方案(局点、设备容量配置计算方法等)、B类路由器与RAN ER路由器对接方案、RANER路由器与BSC CE对接方案,IP RAN网络与核心网对接方案等。 图3.3-1 IP RAN网络规划拓扑图(若内容较多可单独附图)。 填写表3.3-2 IP RAN网络建设情况表。 根据业务需求情况合理选择设备类型,并根据集团集采价格建议进行投资估算,对于已部署IP RAN试点的本地网,说明该本地网采用扩容/新建方式建设IP RAN网络。 填写表3.3-3 IP RAN网络投资估算表。 3.4 本地WDM/OTN配套建设方案 说明该本地网为IP RAN网络建设需进行的本地WDM/OTN配套网络建设方案,B类路由器与RAN ER路由器对接可根据中继光缆/管道资源、传输距离等因素选择裸光纤承载或WDM/OTN承载,重点说明采用承载方案选择的原则、裸光纤承载或WDM/OTN分别承载的电路数量,WDM/OTN建设/扩容的规模。 填写表3.4-1 B类路由器上联需求表。 填写表3.4-2 本地WDM/OTN配套情况表。 填写表3.4-3 本地WDM/OTN投资估算表。 3.5 建设项目表 填写表3.5-1 IP RAN网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表。 3.6 MSTP利旧方案 说明IP RAN规模引入后原有MSTP设备退出规模、时间周期、利旧用途(原则上要求MSTP设备当年退出,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配)。 填写表3.6-1 MSTP利旧情况表。
|